(网经社讯)3月27日,即时零售与配送平台达达集团(达疆网络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)新增一则开庭公告: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将于2025年4月2日14:30审理原告叶与被告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、上海趣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、张及达疆网络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。该案因涉及即时配送行业常见的“骑手责任归属”问题,引发对平台用工模式与风险分担机制的广泛讨论。
网经社数字零售台(DR.100EC.CN)根据Deepseek查询获悉:
案件背景:交通事故责任归属成焦点
根据公告,原告叶因交通事故向四被告提出索赔,具体事故细节尚未公开。但从被告构成可推测,案件可能涉及达达旗下骑手在配送过程中引发的交通事故。被告方包括保险公司(新疆前海联合财险)、达达关联公司(上海趣盛、达疆网络科技)及个人张(或为骑手本人),争议焦点或围绕以下问题展开:
骑手身份界定:张**是否为达达正式员工或外包人员?若为外包,平台是否需承担连带责任;
保险覆盖范围:新疆前海联合财险是否为骑手或配送服务提供责任险,理赔标准是否合理;
平台管理责任:达达对骑手的培训、考核及行为监管是否存在疏漏19。
此类纠纷在即时配送行业频发。2024年数据显示,全国外卖、快递骑手交通事故诉讼量同比增加23%,其中超60%案件涉及平台责任争议。
达达业务模式与法律风险关联性分析
达达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即时零售与配送平台,旗下拥有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两大业务,覆盖全国400个城市,日单量峰值超800万单1。其业务模式依赖庞大的骑手网络,但用工形式复杂:
众包骑手占比高:约70%骑手为众包性质,与平台签订合作协议而非劳动合同,劳动关系认定模糊;
保险机制待完善:尽管平台为骑手购买意外险,但第三者责任险覆盖不足,事故赔偿常引发纠纷;
算法驱动压力:配送时效考核严苛,间接导致骑手违规骑行行为增多。
此次案件中,若法院认定平台对骑手有实质管理权(如接单派送规则、着装要求等),达达可能面临更高的赔偿责任。此前类似案例中,已有法院以“事实劳动关系”判决平台承担主要责任。
行业影响:即时配送合规化进程加速
此案折射出即时配送行业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:
用工关系规范化:2024年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指导意见》,要求平台明确劳动关系或合作关系,但执行层面仍存模糊地带;
保险体系升级:头部平台如美团、饿了么已试点“全险种覆盖”,但中小平台因成本压力推进缓慢;
技术赋能安全管理:部分企业通过AI识别骑手骑行行为(如闯红灯、超速),但数据隐私与算法伦理争议未消。
达达此次涉诉或倒逼行业改革。业内分析认为,平台需在成本与风险间寻求平衡,例如:
优化保险产品:与险企合作开发按单计费的动态责任险;
强化骑手培训:引入虚拟现实(VR)模拟交通事故场景,提升安全意识;
推动立法明确责任:呼吁出台《即时配送服务管理条例》,细化平台、骑手与第三方责任划分。
法律观察:平台责任边界的司法实践趋势
从近年判例看,法院对平台责任的认定呈现“从严”趋势:
典型案例:2024年北京某案中,骑手逆行撞伤行人,法院以“平台掌握接单调度权”为由,判决平台承担70%赔偿责任;
免责例外:若平台能证明骑手接私单或严重违规(如醉酒配送),则可部分或全部免责9。
本案中,原告举证重点可能包括:平台对骑手的实时定位监控记录、配送路线规划证据、保险条款披露充分性等。达达若无法证明已尽到充分管理义务,或将面临高额赔偿。
达达集团应对策略与市场反应
尽管案件尚未开庭,达达已启动风险预案:
法律团队介入:由内部法务与外部律所组成专项小组,梳理骑手合作协议与保险条款;
舆论管理:通过媒体强调“骑手安全培训投入同比增长40%”,并公布2024年交通事故率下降15%的数据;
业务调整:在试点城市推行“骑手安全积分制”,违规者限制接单量。
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谨慎。3月28日美股盘前,达达(DADA)股价微跌1.2%,分析师指出“若败诉可能引发连锁诉讼,进一步拖累盈利能力”。
结语
达达集团此次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,不仅是一场法律层面的较量,更是即时配送行业合规化进程的缩影。随着监管收紧与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,平台需从“规模优先”转向“风险可控”的发展模式。未来,如何在效率与安全、成本与责任间找到平衡点,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。